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龙乃馨博客

听我谈谈戏 聊聊生活 说说快乐

 
 
 

日志

 
 

再谈“先熏后学”的好处  

2012-02-04 11:26:41|  分类: 京剧与我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昨天在咖啡店无线上网,网速还是很慢的,写博连同上传音频可没少花时间。发的博文中说连日学习“审头刺汤”主唱段,强调了一个我发明的语词“先熏后学”,这点以前在博客和网校梅派班上课的时候也提过,但是没有说得很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换言之,有啥好处?回家后意犹未尽,便在电脑上用word文件再打一篇,今日接着贴上来,哈哈。。。不知道有没有人感兴趣继续听俺瞎扯。。。。。

 

想想我们学唱歌好了,什么样的情形感到一首新歌容易学?一定是歌曲本身的曲调容易上口,不然就是听过的次数多吧?学唱戏不比学唱歌,非常容易上口的唱段有,但绝对不是长篇的主唱段,而且戏有它独特的韵味和要讲求的细微处,比歌曲的难度高出许多。虽然京剧板式雷同的很多,但是作为一出戏的主唱段,在唱腔设计上总有跟其他戏不一样的地方,不可能千篇一律,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要学习这样的新唱段实在不是件简单的事儿。而已经学过很多唱段的人,往往积累了许多唱的毛病,是不自觉的。说白了,爱唱戏的人,别看专业还是票友,自我感觉良好者恐怕占了大多数,能虚心检视缺点接受批评的真的很少。我说的“先熏后学”法可以有效的照顾到上述这些问题,嘻嘻,您又看了一段啦,且听说明如下。

 

多次静心聆听大师的整段原唱,可以大幅度增加学习者对唱段的熟悉感,也就是大幅降低畏惧感,这是自我心理建设的第一步,我认为很重要,否则,很容易在还没开始学或贸然展开学习的初期就因为难度太大而失去信心,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整体聆听还有两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帮助记忆唱词(~因为前言接后语,有联贯性。)以及容易感受到整体尺寸的要求,对哪里该慢些?哪里该紧凑些?先有了整体的概念,心里比较有数。而我们在听一个新唱段的时候,一定是对陌生的、有特色的行腔会特别注意,这些地方也是学习最困难的所在,如果一上来就勉强去记忆背诵,一来挫折感大、二来不容易真正消化,反倒是囫囵吞枣难以精准,都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学错了将来想改还更加费事,不如先多熏熏。“熏”的过程可以很长,可以不必每次都那么专注,可以手边做着什么事情,只要耳朵能接收到就可以,不经意间,对特殊的几个音符在心中作默诵就行了,也不求几次就达到精准,一切顺其自然,这样的“熏”是要让自己轻松愉快地去进行的。慢慢就会发现,整体的陌生感降低了,学习的信心增强了,原本感到那么困难的部份变得容易一些了,这里、那里都有点印象了,这个时侯,第一步的“熏”就完成了,可能已经熏了一百遍、两百遍了吧,看个人的需要。

 

第二步的“熏”,是要让自己对这个新唱段的认识提升到片段的孰悉,也就是把比较通俗的行腔部份和那些原本感到完全陌生的部份衔接起来。对唱戏有了一定经验的人,能很容易分辨出这两种成份,因为到底京剧唱腔还是有许多常见的元素,会普遍出现在同一种板式中。但是,对真正想潜心研究京剧唱腔、特别是对流派有追求的人来说,这些看似孰悉的地方却也是最危险的所在!因为天长日久,我们都会养成很多演唱的习惯,这些习惯,来自于所有我们听到的东西~可能是流派创造者的、也可能是其他人的;还来自于我们自己。也就是说,我们习惯的唱法,可能是对的,也极可能是有问题的。如果不做第二阶段“熏”的功课,永远就错下去了,用自以为是的唱法,大声地压过了范本的声音,自鸣得意地给自己洗脑,自认为已经达标了,自认为又增加了一个新唱段,可以骄傲的上胡琴去展示了,那么,我要说,这样的结果只会让毛病越来越多,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越来越不虚心,离真正的流派也就越来越远了。第二步的“熏”,是要提醒自己,即便是对司空见惯的行腔,也要沉下心去聆赏原唱者到底是怎么处理的。请相信,艺无止境,大师之所以为大师,他的唱里,总有你挖倔不完的养份,越听越知道深、越听越知道自身的浅薄~唯有这样的学习心态,学唱者才会永远有进步的空间,也才永远能保有学习的动力。一个自满的人,是绝对不可能有进步的。

 

 

如果说一个学梅派的人很骄傲,觉得自己好得不得了,谁批评都听不进去了,那么我这个“先熏后学”法的第三步应该可以治治他的傲气,为什么?因为当沉下心去听原唱的时候,当心中默诵的时候,批评者不是别人,是梅兰芳先生!别人的批评听不进去,梅大师直接高诉你,你有问题,还能听不进去么?前头第二步的“熏”,是心中跟随着原唱,紧随在后地去默诵每一个行腔的小环节,到了第三步的“熏”,则是要反过来,抢先一步,在原唱的声音播放出来之前,先在心中默诵,那么,当我们自己心中的声音刚落下,大师的原唱紧随而至,你的耳朵会告诉你的心,你到底唱对了没有,所以我说,是请大师直接来点评你。到了这一步,播放器应该起码转动了五百回了吧,要求的是每一个细微处都不放过,哪一个音怎么转折、用什么力道、什么地方是连贯的、哪里是顿开的、唱几个弯儿合适、唱多长就要收、落音落在哪里、。。。。。必须用放大镜去找出问题、一遍一遍再一遍的去解决问题,“熏”的功课才算是做完了。而到这个时候,请注意,还没有开口唱,连哼都没哼过,完全是靠耳朵和一颗真正沉静的心。“熏”,纯然是耳与心的功课。

 

一定等“熏”的功课做好了,才开口发声,去跟着原唱同步发声,唯有这样,才是安全的、不容易进入误区、不会让坏习惯无可收拾,而让自己有机会接近想追求的演唱风格,这才是开始进入“学”的阶段。从小声的跟着同步哼唱,再慢慢过渡到关掉播放器、完全靠自己哼唱、再到大声练唱,还要经常重新打开原唱去印证、再录下自己的唱去跟原唱比对,如果觉得能通过检测,这样整个学习才算是告一段落,是一个让自己比较放心的学习过程~上千次的打磨,才能算是真正的增加了一个新唱段,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艺术资产、这样的学唱才是有意义的;多积累这样“先熏后学”的经验,不但能知新,还能温故,一通百通,能修正很多以前的毛病,也能激励自己不断地归零,去重新检视旧有的唱段。新学一段,不是只学一堆音符,必须从中得到新的领悟、求取新的进步,好像淘沙一样,每学一段,要让自己对流派的认知更清澄,洗去杂质、留下真金。也唯有对流派的认知清澄之后,再去听非原唱者的资料,才能知所取舍。 

我觉得,学唱戏,其实是一种修行;先熏后学,是修行的法门。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多,要沉下心,一步一步来。不是说把京剧说得太难,或把梅大师神格化,两代梅门、桃李争辉,可是在大师身后五十年后的今天,回头看看,形似容或有、神似曾几人?

  评论这张
 
阅读(737)| 评论(3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