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回台北,把家里那本十分老旧的“戏考大全”翻出来看看,再参照台大陈教授帮我复印的全剧剧本和另一个“机房”单场剧本的相关说明,应该能拼凑出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按照昆曲的“双官诰”,老本的剧中人叫薛广,字子奇。他去镇江,和朋友万子渊一起经商。后来薛广离开镇江去苏杭贩货,分别时交给子渊一封家书和银两,托子渊带回老家的。可是子渊忽然死在镇江了,店主东看到银两心生歹念,私吞了银两并向薛广的老家报丧谎称死的是薛广。薛广回到镇江后知道好友已故,很是难过,没有心情再从商了,便改而投军,后来在镇江带兵。做到了兵部侍郎,告假回家,和三娘团圆。
而梅兰芳先生演出《双官诰》,则是把薛广的名字改为薛衍,字麟如,饱读诗书,并精通医理,有意去往开封看看有没有求取功名的机会。(前几日我在博客中贴了按照那样的剧本而改写的文字,主要为的压缩,并没有大幅改动什么情节。)这个版本说的是薛衍到了开封,投宿旅店时看到店主东正为了店中客人冯谦重病犯愁,于是给冯谦服下药丸救了性命;冯谦拜师学医,店主东提议就在店中挂牌。后来薛衍的故友(身居开封府尹)遇到他,推荐他到边关为病中的圣上医治。冯谦在薛衍离开后,换了一家旅店,冒用老师的名字挂牌行医,结果暴病而亡,店主差人到薛家报丧以致误传。而圣上病体痊愈,封薛衍为兵部尚书,薛衍跟随帮办军务,待边关一切平定后返回老家团圆。看了全部的剧本,才知道,如果按照梅派的演法,那么单唱“机房”,又说薛衍是出外经商其实是不对的了,应该念“出外求取功名”才好。
两个版本,这些不同的情节安排,其实都不是全剧重点所在,只要让人感到还合情理就行了。我在改写的时候,倒是有一个小地方要在此说明一下的。剧本中,对冯谦住过的两家旅店名字都没有交代,但是,在台湾演员合作的录音中,听到第一家旅店的名字叫“高升客栈”,(第二家没有名字)。我则反过来把“高升客栈”安排为第二家旅店的名字,(第一家叫什么没说),让冯谦第一场在定场白中说明,以便在最后薛衍回家和薛保交谈中作为一个沟通当年情况的线索。
~~
~~
那位问了:你说这些,干嘛贴巧克力的图片咧?
答曰:因为怕访客看着觉得太无趣而肚子饿,所以贴张姐姐送的巧克力图图解馋。
评论